字:
关灯 护眼
读趣阁 / 历史军事 / 重生之大明无疆 / 第十三章 人事变动

第十三章 人事变动

章节出错了,点此刷新,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稍后再试。

  天启元年四月二十日,又是例行早朝的日子。朱由校登基后,嫌早朝起来太早,便将早朝改为每逢10、20、30日上朝。
  乾清宫,文武百官一个个按照次序站立,没有人私自交谈、耳语、咳嗽,早朝的规矩还是很严的,一旦有谁露出不敬的迹象,便会被记录在案,等待着他的,便是惩罚。
  “皇上驾到!”
  一声清脆声传来,文武百官齐刷刷地跪拜下来,齐声高呼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  文武官员三叩九拜之后便进入正题,照着惯例,曹化淳朗声说道:“有本奏来,无本退朝。”
  朱由校觉得这话简直就是玩笑,大张旗鼓地来御门听政,居然说无便要退朝这本样的话来,倘若真是刚刚坐下,然后便无本退了朝,那岂不是把家国大事当做儿戏。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并没有什么含义,只是惯例上这样说而已。
  曹化淳刚刚说完,吏部尚书周嘉谟就站出来说道:“启禀皇上,吏部将于天启元年大计,吏部拟定,将由臣与刑部尚书黄克缵主持,不知皇上意下如何。”
  所谓大计,朱由校现在已经知道,这是大明考察官员的一种制度,大明帝国对官吏的考核主要是通过“考察法”来实现。所谓“考察法”,即按“贪酷、浮躁、不及、老、病、罢、不谨”八法考察官吏。考察又分为“京察”和“大计”。“京察”是每隔六年对六部官员进行考察以决定去留。考察地方官的制度称为“大计”,从州县到府道司,三年一次,层层考察属官,再汇总至督抚复核,造册上报吏部。
  对官员进行考核,自然要通过吏部来进行,由吏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主持大计,并没有什么问题,况且在这个问题上,朱由校还没有开始着手研究,因而值得点点头,道:“准爱卿所奏。”
  “皇上”周嘉谟显然要奏的事情不止一个,“吏部前日检点了罢黜闲置的官员,经公议提点出以下人等,供皇上擢拔使用:原首辅叶向高,先帝即位之时,曾被召为首辅,但未到任而先帝猝然崩逝,如今已到京师;原吏部考功郎中赵南星,先帝即位之时,曾被召为太常少卿兼左都御史;现亦已抵京师待命;凡此先帝擢拔之人,奉诏而至却未曾安置,望皇上酌情安顿。”
  泰昌皇帝安排了一大推的人担任京中要职,却因为他匆匆早逝而搁浅,这的确不是个什么好的兆头,而且就算给他们官复原职,他们感谢的也是泰昌皇帝朱常洛,而不会是天启帝朱由校!
  “周爱卿,先帝所简拔众人,宜当何职?”朱由校心中虽然有所想,但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  周嘉谟环顾了一下四周,道:“此事宜皇上定夺,然既问与臣,臣以为,皇上以孝治天下,当从先帝遗愿,今阁中未定首辅,当以叶公向高为首辅,而使赵公南星为太常少卿兼左都御史,余者皆依先帝所命为宜!”
  没有来地给塞进一个内阁首辅来,内阁中如今有二孙和大学士刘一燝、韩爌,按照内阁制度,先入阁的刘一燝此时当为内阁首辅——尽管朱由校还没有任命,可是叶向高如果回来,就接任首辅位置,那么将置刘一燝于何地?叶向高此人朱由校也听王安说过,此人在万历年间就曾经担任过内阁首辅,因而复召回来担任首辅也无可厚非,只是一个户部尚书,竟然能够示意皇帝任命内阁首辅,这未免有些奇怪。
  “臣御史王安舜附议!”
  “臣给事中魏应嘉附议!”
  “臣太常卿曹珖附议!”
  “臣光禄少卿高攀龙附议!”
  “臣御史冯三元附议!”
  “臣御史傅宗龙附议!”
  “臣御史马逢皋附议!”
  “臣御史李希孔附议!”
  ……
  浩浩荡荡的一大帮子人,顿时使得整个朝会上热闹起来。朱由校终于见到了东林党的强大。朱由校不由得心头有些火气,但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安排些自己人进来,于是顺水推舟道:“准卿所奏,朕也些人员安排,就一并安排了吧。擢左庶子孙承宗为兵部尚书、武英殿大学士,入阁参与机务。擢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洪承畴为兵部侍郎并提督京营,袁应泰为副,擢詹事府少詹事徐光启为礼部侍郎,主管钦天监,修缮历法。”
  一语既出,满朝文武都有点吃惊,孙承宗竟然一下子便擢升为兵部尚书、武英殿大学士,入阁参与机务,这却是大家所没有预料得到的。孙承宗的军事才能朝野都知道,但也不至于升迁得这样快,看来那天皇上单独召见孙承宗,一定是对其欣赏有加了。对于另外三人,众人更是大吃一惊。
  “陛下,臣以为骤然升洪承畴、袁应泰及徐光启为各部侍郎,有所不妥,他们虽有功绩。但是骤然升此高位恐怕难以适应。”
  看见有人反对,朱由校心里不由的一阵不爽说道:“既然爱卿说他们都有功绩,而且适不适应是当上去之后才知道这样吧,先给他们三人两月的考察,如果干的好就留人,做的不好就退回原职。”
热门推荐
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