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读趣阁 / 历史军事 / 红楼正经人 / 第21章 掌权者的游戏

第21章 掌权者的游戏

章节出错了,点此刷新,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稍后再试。

  空气像凝固了!
  裘良牙咬得咯咯作响,无奈闪开,众亲兵一齐向两旁一闪,将大门让开了。
  徐尧和陈琳对视了一个得意的笑容,将手中的折子高举过头,大声道:“请太夫人以大周的江山社稷为重!”所有人都清楚,贾母就在宁国府。
  众人齐声道:“请太夫人以大周的江山社稷为重!”
  围观的百姓发出一阵骚乱。
  人群中,几个头戴拉虎帽的清国人面露得意之色。
  这时,远方传来了一阵马蹄声,街头拐弯处出现一队骑兵,棉甲上布满了尘土,一个个脸上都带着几分长途跋涉后的疲惫和憔悴。
  为首之人竟是山海关总兵、宁远侯李承阳,他的身旁是副将曹毅。
  曹毅脸都青了,又把目光转向了李承阳。
  李承阳显得异常的平静,淡淡地:“进宫。”
  .........
  皇宫是大周朝权力中心,几乎所有关于军国大事的决策都是在这里产生并昭告天下。
  作为天下权力中心的大周皇宫有着三处最尊贵的地方:第一处是太上皇居住的龙首宫;第二处便是皇帝居住的乾清宫;最后一处则是位于皇宫东南处的大明宫,里面住着大周皇室辈分最高之人,太上皇养母、甄太妃姑母——老太妃。
  当年高宗皇帝继位第二年突然驾崩,是老太妃联合四王八公将太上皇推上了皇位,为了让太上皇坐稳皇位,老太妃也是花了很多心思,太上皇对这位养母十分崇敬、孝顺,只要是她开口,他没有不答应的。
  这位老太妃才是甄贾两家在皇宫中的靠山、主心骨。
  大明宫正殿。
  天已经大亮,这里仍然亮着灯光。
  寝宫内,一位鬓发如银的老妇人正坐在榻上,手里数着念珠,嘴里在默默地诵着佛经。
  门帘掀起,一个身着宫廷女官服饰的女子走了进来,她五官浓厚明艳,脸庞宽阔而圆润,下巴很饱满,有一种富态之气,没有戴官帽,云鬓上插戴着一支凤钗。
  她便是贾政的长女,贾宝玉的嫡亲姐姐,贾元春。
  寝宫的正中摆着一座紫铜香炉,元春走到香炉边揭开了盖子,往里面添了些沉香木,又点燃了明火,然后从隔间里提出铜壶,把热水倒进金盆,绞了一块热毛巾,这才走到老妇人身边:“太妃。”
  老太妃依然闭着眼:“你祖母有书信来吗?”
  元春低垂了眼:“没有。”
  老太妃睁开了眼,先叹了口气,这才说道:“太上皇还在,这些人翻不了天,天,也塌不下来!”
  顿了顿,接着说道:“我是没有几年好活了.....也该给你找个归宿了。”说罢又闭上了眼。
  元春眼中掠过一道复杂的光,又望向了口中念念有词的老太妃。
  ..........
  龙首宫,小花园。
  太上皇虽已白发萧萧,但精神尚好,此时正在小花园里缓缓地练着太极。
  一大群太监宫女远远地服侍着。
  龙首宫总管太监夏守忠疾步无声地走来,远远地站住。
  太上皇的余光感觉到了,两掌下合,收式。
  太监宫女们急忙上前,披衣的披衣,奉巾的奉巾。
  夏守忠这才匆匆走了过来,在太上皇的耳边低语了几句。
  太上皇手一摆,太监宫女们躬身退了出去。
  “是个杀伐果决之人。”
  太上皇背着手在石径上走着,“不过和他爷爷贾代化比起来还是差很多,八家才杀了两家,太保守了!”
  夏守忠笑了:“这就是他的圆滑之处了。”
  太上皇不露声色: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
  “老奴只是听说,没有亲眼见过,所以不敢妄言。不过,探子说,他练的兵很不错。”
  太上皇走着走着,突然停住了脚步,问道:“水溶都跟你说了些什么?”
  夏守忠一惊,连忙答道:“回圣人,就是问问太妃娘娘的身体状况,也是一片孝心。”
  太上皇冷哼一声,淡淡道:“虚伪。”说着又踱开了脚步,一边走一边说道:“当年的事确实是朕错了,是朕太过执迷,对不起太子,也对不起代善他们.....朕也不想的,只是她姓刘,祖制不可违啊!”
  夏守忠微弓着身子,小心翼翼地跟在他的身后,当年昭武皇帝立下祖训,吴、刘两家永不通婚,更何况那个女子还可能是刘宗敏的后人。
  一个仇敌的后人成了太子宠妃,更是诞下皇孙女,这对于皇室来说是耻辱,有损皇室尊严,更影响了皇室的纯正血统。
  在有心人的挑拨之下,父子之间产生了隔阂,刘妃之死彻底破坏了父子之间的感情,皇孙女死于大火之中直接让父子反目成仇,最终酿成了悲剧。
  “听说她跟刘妃长得像?”
  “除了性子,简直是一模一样。”
  太上皇转了话题:“去年体仁院有几笔账对不上,让人好好查查.....”
  夏守忠也是聪明的,稍一打愣,大声答道:“是。奴才一定查个水落石出!”
  太上皇满意地点了点头,“告诉皇帝,让贾琥送一局火铳兵进京,顺道将那些财物押送来。”
 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,一个大太监匆匆走了过来,禀报道:“忠顺王爷去了秦府。”
  太上皇长长的寿眉慢慢凝聚拢来....
  .........
  京城说大不大,有点风吹草动,便会传遍大街小巷,宁荣街的事已经传的沸沸扬扬。
  消息很快传到了相府。
  宋成良做了二十年内阁首辅,门生故吏遍布朝野,在大周士绅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,只是在太上皇的默许和当今的打压下,他已经失去了对朝政的把控,先是在宁远一事上处置失当,接着又闹出了盐荒,好在最后李明博替他圆了脸面。
  太上皇的冷漠和皇帝的步步紧逼让他察觉到了危机,就在昨夜,宋成良拒绝了御使大夫裴衍的谏言,没有在公折上签名。
  置身事外,是保全自己的最好方式。
  所以他告了病假。
  李明博的信已经摆在书房的大案上。
  宋成良把眼镜往书案上一丢,贾琥的所作所为都在他的意料之中,甚至借机替林家报仇他也预料到了,无论他杀了多少人,查抄了多少财物,他都不感兴趣。
  其中几行字却引起了他的兴趣,扬州府丞是甄家大公子的关系,甄家和贾家又是亲眷关系,贾琥却杀了扬州府丞一家,这就有意思了。
  贾琥在替甄家遮掩什么?
  “相爷!”门外传来了管家的声音。
  “什么事?”
  “午门传来消息,宁远侯进宫了。”
  宋成良一凛,接着苦笑了笑,不得不佩服当今的手腕,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,算是被他玩得明明白白。
  接下来只要成功将王鹤堂拿下,再换上皇帝的人,他就能将边军军权握在手中。
  他自然知道皇帝的心思,如今贾琥给皇帝送来了钱,就差粮食了。
  大周朝不缺钱粮,只是不在朝廷的手中而已。
  想到这里,宋成良心头一热,眼睛转向了江南方向.....
  
热门推荐
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