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读趣阁 / 历史军事 / 大明:文武状元 / 第四十章 高中武状元

第四十章 高中武状元

章节出错了,点此刷新,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稍后再试。

  两日后,传胪大典于太和殿隆重举行。
  一早,一众锦衣卫威风凛凛,着飞鱼服、佩绣春刀,设卤薄法驾于太和殿前。
  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太和殿檐下,设丹陛大乐于太和门内两旁。
  鸿胪寺官员分设黄案于太和殿内及丹陛正中,设云盘于丹陛之下,设彩亭于午门之外……
  这是一套隆重的礼仪,一丝都不能马虎。
  毕竟天朝上国,礼仪之邦。
  时辰一到,午门鸣钟鼓,皇帝具礼服出宫,穿乾清门抵达太和殿。
  随之,殿外奏乐。
  一系列礼仪之后,沈长安等一众考生由鸿胪寺官员引领着进入大殿,参拜天子,行跪叩之礼。
  随后,开始宣布殿试名次。
  当然,按例一般只当众宣布一甲三名,也就是武状元、武榜眼、武探花。
  “钦点一甲第一名,浙江金华府考生,沈长安!”
  随着礼部官员一场吆喝,沈长安的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定。
  虽然之前刘瑾已经派人提前透露了消息,但不到最后一刻,鬼知道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。
  现在,终于尘埃落定。
  传胪之后,礼部官员还要将俗称“金榜”的中试名单置于云盘之内,抬出宫外张贴示众。
  凡榜上有名者,便称作金榜题名。
  人生有四大喜:久旱逢甘雨,他乡遇故知,洞房花烛夜,金榜题名时!
  沈长安终于如愿以偿,荣登新科武状元,御赐了一套盔甲、佩刀,册封正五品“武节将军”。
  看起来似乎比文状元划算,因为文状元一般授予从六品“翰林院修撰”一职。
  但官场上有这么一句话:非进士不入翰林,非翰林不入内阁。
  这可没武官啥事。
  自汉朝以来,文官的地位一直高高在上,力压武官。不少武官见到同级文官,甚至还得以下官之礼待之。
  况且,武节将军只是一个虚职,并无实职,类似于后世的职称、行政级别。
  ……
  “喜报,喜报,喜报……”
  村子里来了一匹快马,手中高举着一封捷报。
  这封捷报乃是官府所制,凡辖下府、州、县的考生高中之后,便会第一时间派人登门报喜。
  “恭喜贵府沈公子高中今科武状元!”
  “武状元?”
  张氏正在院中缝补衣服,一听到报喜声,手中的衣服失手落到地上,直以为自己在做梦。
  “恭喜贵府沈公子高中今科武状元!”
  直到第二声吆喝传来,张氏方才急急奔到门口。
  报喜之人连连作揖:“恭喜夫人,贺喜夫人……”
  这时候,村子里也一片沸腾。
  “什么?长安中了武状元?”
  “这是武曲星下凡呀……”
  “这孩子了不得,真是了不得……”
  张氏接过捷报看了一眼,顿时激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。
  “差大哥辛苦了,快,屋里请!”
  “多谢夫人!”
  张氏匆匆将捷报拿到房里,小心翼翼塞到枕头下,随之打开钱箱取了几两银子走了出去。
  “差大哥辛苦,一点小小意思……”
  那报喜的衙役欢天喜地收下银子,连声称谢。
  跑这么一趟真是值了,他一个月在衙门不过挣个几百文钱,这一下子就拿到了好几两银子的赏钱。
  所以说,报喜这个差事,也是要凭关系的。
  没关系这好差事也轮不到你。
  而且,这报喜不止一次,一般会报三次。
  好在张氏的手头还算宽裕,毕竟沈长安中举之后有不少农户依附在他名下,每年都会按田亩数缴纳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。
  而且,一些乡绅时不时还要备上礼物登门拜访。
  另外,沈长安上次回乡时也孝敬了她一些银子。
  另一边,正在衙门当值的刘成也收到了喜报,当即告了个假,兴冲冲赶回家里。
  一众乡亲纷纷登门道贺,更有乡绅也闻讯赶来道贺,更有人找来了厨师,拉来了桌凳在村里办起流水席。
  次日,县衙的官员也来了,除了道贺之外,还准备在村外立一个武状元牌坊。
  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。
  除了立状元牌坊之外,官府还要就近划出一块地修建状元府第。
  京师。
  沈长安也很忙。
  中了武状元之后,难免会有一些应酬。
  比如莫大川、徐祯卿等故交,肯定是要聚在一起喝几杯的。
  还有同批上榜的武进士之间也会相互拜访,彼此间拉近关系。
  当然,更多的是一些人情方面的应酬,简单来说,就是各方阵营的拉拢。
  比如刘瑾,便主动邀请沈长安去府里喝酒。
  刘瑾的住所位于东单牌楼北边的石大人胡同,其规模与奢华程度堪比王府,也有人称之为内相府。
  这处宅院的主人原本为天顺年间一个叫石享的将军。
  此人变化无常,先是替景泰皇帝效力,后来却又见风使舵,与曹吉祥等人发动兵变,拥立“叫门天子”朱祁镇复辟为帝。
  朱祁镇复位后,改年号为天顺,册封石享为忠国公,并命工部为石享修建国公府。
  后来,石享居功自傲,竟有谋反迹象,终被锦衣卫抓捕归案,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。
  自此,这座大宅院便一直闲置。
  直到朱厚照登基之后,将此宅赐予刘瑾,工部侍郎程国柱与顺天府尹陈良器二人为了巴结刘瑾,不惜亲自下场拨款、督工,斥巨资将此宅进行了大修整。
  仅用了两三个月,便将此宅打造得金碧辉煌、美轮美奂,令得刘瑾十分开心。
  对于沈长安来说,刘瑾乃是必除之人。
  但,他不会傻得现在与刘瑾硬刚,那纯属自找不痛快。
  连当朝内阁首辅、顾命大臣都被刘瑾整得致仕归乡,甚至被列为“奸党”之首,更不说其他人。
  所以,沈长安还是应邀而去,场面上还是要应付一下的。
  至于安府……自然不用说了。
  这日上午,沈长安备下了一份厚礼前往安府拜访。
  相比上次见面,安老爷子的态度更加热情,包括老夫人也难得地露出了笑脸。
  “夫人,你上次说什么来着?”
  老爷子故意高声问道。
  老夫人倒也落落大方,回道:“老身上次说,只要沈公子能考中一甲,便不反对他与姝儿往来。”
  老爷子开心大笑:“哈哈哈,小子,还愣着做啥?”
  沈长安回过神来,赶紧拱手道:“多谢老夫人成全!”
  哪知老夫人又道:“不过姝儿的婚姻大事也并非老身一个人便能作主,还得姝儿的爹娘点头才行。”
  老爷子一瞪眼:“这个家,还是老夫说了算……咳,当然,夫人的意见也很重要。”
  沈长安心里直乐。
  看样子,这门亲事应该没什么悬念了。
  ……
热门推荐
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