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读趣阁 / 历史军事 / 西陈代明 / 第122章 取笔墨纸砚来

第122章 取笔墨纸砚来

章节出错了,点此刷新,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稍后再试。

  “嘶!”
  听到郑十方的第二问,整个现场的文人士子包括左邑,陈武强的面皮都抖了三分。
  一个个被郑十方这等不讲武德的行为给惊到。
  若说解字引典再引深意是院试这等简单题目,那么现在,郑十方便是以乡试大考题来拷问。
  八股文题目皆以经言命题,但这有两种,一种便是大题,一句题至连章题,另一种便是一字题乃至各类截搭题。
  一字题最为简单,常在院试或日常考试中作为题目。
  一句题最难,常在会试乃至殿试中作为题目。
  而这连章题和截搭题,则是以乡试或会试中用于大题来用。
  通常给的内容较多,尤其是截搭题,会从四书之中截出相通之意或相悖之意的经言,以此类比作答。
  而这,就有了三比作答,五比作答,八比作答乃至十比作答。
  “着实没想到,这郑十方气量竟是如此之小,即便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,也大可以解字三问来拷问,以陈文强的年纪,作答三问已经是学富五车,称之为神童了。”
  “可现在,竟然出这样的题目出来,难不成,天生神童,就要无所不知,无所不晓,怎么不出个会试,殿试题出来,怕是自己都没有这个能力吧。”
  “乡试大题,就算是答出来了,你一个解元有什么资格评价?”
  “都二进宫了,自己几斤几两没有数吗?”
  王源生当场骂了起来,若是此前还能忍,现在是一点也忍不了了。
  本来郑十方就是一个举人,虽然名列第一,得了一个解元的名号,却也是二进宫连个名次都没有拿到的人。
  凭什么出乡试题。
  又有什么资格来评价乡试题的答案。
  不止是王源生,围观学子中也有不少人开始破口大骂了起来。
  “不要说你考究一个孩童,便是这题放在学府大考之内,能得上等者也寥寥无几。”
  “就算是让你郑解元自己作答,你能答的出几分,不要以为自己运气好当了一会解元,就鼻子上天了。”
  “就是就是,换个题目,如此考究,你这是把人当生而知之之人对待还是你嫉妒心太强了,自己这个年纪,还玩泥巴呢?”
  不少来自陕西学府的学子打抱不平,痛斥郑十方。
  并非这些人因此就亲近了陈文强。
  只是因为郑十方这第二问,着实把所有人给惊呆了,惹了众怒。
  这道题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座大山般的题目,想要解答也绝非易事。
  更不用说一个身无功名的孩童了。
  “的确,难了!”
  参政左邑也是生出了不满之意,这道题很难,即便是他来作答,若是给朝中一些大臣看,也未必能答满分。
  致天下平!
  这是定死了答题的方向来用八股文论述的。
  也就是四书中分别所言的四种天下平。
  治国天下平。
  君子笃恭天下平。
  人人亲其亲,长其长天下平。
  修其身天下平。
  这四种天下平皆不同,何解?
  这已经不是寻常的题目,如果单拎出来一句,都可以作为会试的题目了。
  让一个十三岁的孩童去答会试的题目,就太不合适了。
  站在陈文强身后的陈武强也是眉头紧锁,暗沉沉的,要是能动手,他绝不站在这里跟木桩一样杵着。
  太难了。
  科举他也没参加过,八股文他还真写不好。
  这道题给他来解,能入乡试甲列都不一定能行。
  现在竟然让陈文强来回答,简直就是欺人太甚。
  陈武强暗戳戳给陈文强示意,要是答不出来,就暗示一下,准备砸场子。
  第一问已经答出效果了,这第二问锦上添花,不答也罢。
  可就在面对如此之多的责问之时,一道老而深沉的宏厚嗓音骤然出现。
  “我来点评!”
  仅仅四个字,却令现场的氛围为之一凝。
  “三水先生!”
  起初大骂郑十方的学子,纷纷恭敬的站立,对着来者恭敬一拜。
  而即便是参政左邑,也是主动对着来者拱手,“见过三水先生。”
  陈武强深吸了一口气,沉声上前一步在陈文强身后,小声道:
  “张淼,洪武二十一年二甲进士第一名,入庶吉士,后在六部经历八年,出任济南府参政十五年,转入京师先后任户部侍郎,工部侍郎,五年后返乡归隐,如今领陕西学府教喻。”
  陈文强也是眸光一沉,没想到这等老东西都出来了,这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。
  三水先生在陕西也算是比较有名的大儒,但此人和秦王府许家乃是姻亲,所以并不在他拜师考虑范围内。
  “小伙子,你放心作答,老夫自会为你主持公道。”
  三水先生的确是仙风道骨,一头白发还留着山羊胡,捋一捋就胡说八道。
  ‘主持公道个屁。’
  ‘用乡试大题来考问他一个没有半点功名的稚子,还主持公道的话,就没有公道可言了。’
  陈文强心里已经骂了起来。
  “左参政,却是不知老夫可有资格来评价?”三水先生甚至特意一问,来为自己的徒弟撑腰。
  这话一出,四周的文人学子们一个个都乖乖闭嘴不言。
  主要是,人家的确有这个资格,甚至近几年陕西宣政司主持的乡试题目,人家也参与出题。
  “三水先生自然是有,只是!”左邑还想要说点囫囵话,来扭转一下,毕竟是乡试大题难度的题目,让一个孩童来解答的确不太合适。
  可就在此时。
  陈文强目光坚定的上前一步,震声道:“取笔墨纸砚书案来,计时,一炷香之内,若我答不出,便算此题我没有答出。”
  这个因是他们点起来了,若没有他们发动河西之力,驱使马孟淳,游方散人,渭水先生,泾河山人乃至于参政左邑来抬他的名气。
  寻常进出长安城,自不会有郑十方,三水先生来戳破他的面目。
  但既然来都来了。
  那就有一个算一个,都来会会。
  或许如一叶扁舟被大浪卷翻。
  可若是这题他解了,那他就要提着三斤腊肉去感谢郑十方和三水先生了。
  可陈文强此话一出。
  整个城门所在,全场哗然。
热门推荐
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