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读趣阁 / 历史军事 / 重生之大明无疆 / 第二十六章 粮食问题 三

第二十六章 粮食问题 三

章节出错了,点此刷新,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稍后再试。

  第二日,坤宁宫内,朱由校一大早起来。他起来之后,看着还在睡懒觉如睡美人一样的张嫣,不直觉产生了一种怜爱感。他已经穿好衣服在床边,又俯下身子吻了吻张嫣的额头。
  朱由校的吻吻醒了张嫣,张嫣看到朱由校醒来之后,她也就也准备起床,被朱由校制止了。张嫣现在和自己一样才16岁,还是长身体的时候,尤其对于18岁就停止发育的女人来说16岁更是发育的黄金年龄。
  而且张嫣这些天经过他耕耘灌溉之后,张嫣变的更加明艳动人,个子好像也长高了些。而充足的睡觉对发育来说至关重要,朱由校就让张嫣继续睡,他一个人起床了。张嫣也的确感觉到有些困,不一会竟然迷迷糊糊的又睡了过去。
  他就在坤宁宫吃早饭,吃早饭的时候就想起来了昨天的事情。昨天朱由校让徐光启一起陪自己吃饭的时,把今天要去京城外皇庄查看庄稼长势的事情确定下来。朱由校一方面派人去通知内阁大臣们让他们今天随行,一方面派人去通知司礼监和御马监等准备做必要的准备。
  朱由校在坤宁宫吃过早餐后,又到乾清宫见到了司礼监的众位大太监。之后又在午门外,大臣们加入队伍。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经过长安街出皇城,之后出京城。行了二十多里到达一处皇庄后,队伍停下来。
  朱由校看着走了二十多里有些劳累的众人颇为有点不忍,其实这个事情他轻车简从,直接和几个人带一些侍卫骑马而来是最省事省力的。可是他之所以让怎么多人一起来是有他的用意的,他就释然了。
  朱由校到了皇庄之后,和众人稍事休息后,他就带众人一起去往田地里查看庄稼的长势的。今天是七月十九,他心里原本想的是现在是应该看到的快要成熟的小麦,结果他到田地边上才看见遍地的小麦成熟后被镰刀收割剩下的麦茬。他心里很是疑惑,不是说明末的是小冰河时代么,怎么小麦是提前输了?
  他就把徐光启叫来了过来,问徐光启道:“朕本来说来看今年小麦的长势呢,没想到这小麦都已经收割完毕了。小麦一般都是什么时间成熟收割?”
  “启禀皇上,小麦一般都是芒种前后成熟收割,收割一般持续到夏至。今天正好是小暑,小麦成熟的节气早已经过去了。”徐光启看皇上问就细心答道。本来这个些事情,该是户部尚书来回答的,不过他现在是兼任钦天监监正掌历法节气,农时也是他分内之事。
  朱由校问小麦成熟是什么时候,不但没有引起大臣们的反感,反而让更多的大臣有了好感。他们知道是徐光启这个对农业家见过皇上后,皇上才决定去查看庄稼长势,都以为是徐光启向皇上鼓吹的结果。可能皇上只是想走个形式罢了,不过即便是走形式,这个也是好的形式。
  朱由校可不知道大臣们在想什么,他听到徐光启的回答后,才意识到自己是糊涂了。
  他抬眼望向田野,一道道的麦茬显得格外醒目,然后麦茬周围是一道道绿色。他走进弯下腰看,原来这一道道绿色是大豆的幼苗。田野上之上并没有劳作的农民,因为他们已经在事先被通知,皇上视察庄稼闲人回避了。
  朱由校弯下腰看着绿油油的大豆苗,很有是有亲切感。大豆做成的各种豆制品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菜谱,有名的比如豆腐、腐竹、豆皮、豆卷等等。记得他穿越前去吃大排档和串串香,豆制品要占很大一部分。大豆里边蛋白质非常丰富,对于中国这样人口大国是人民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。大豆虽然很好优点很多,不过他记得就是后世的大豆产量好像也不太高。
  不过他还是有点失望,因为他四处看了看的确没有玉米的踪迹。玉米虽然相比大豆来说,实用方法就要少很多,不过玉米的产量很高,后世记得一般田地都可以达到亩产千斤。那么对于现在更多人还吃不饱饭的大明来说,种植玉米更为迫切。
  看到大豆也是如后世一样直接就这麦茬种的,他不禁想到后世的玉米也基本都是“麦茬玉米”。麦茬玉米就是直接在小麦收割之前就种下,等小麦收割后,玉米苗正好开长,这样就极大的节约了时间。就可以达到夏收小麦秋收玉米,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,交替成熟达到一年两熟的效果。
  朱由校又沿着路继续查看,直到他看到一处谷子田,他听了下来。谷子苗已经长的比较高了,但是谷子苗地里并没有麦茬,那就是说这个谷子是留的春地种的。所谓的春地就是,冬天不种小麦,让田地歇息一季后,在来年春天再种上庄稼。一般来说春地种的庄稼,因为之前的地是歇着的,庄稼要比麦茬种的庄稼收成要好。
  朱由校想到这里,他想到了一个问题,明朝现在的耕作制度是如何的?
  朱由校来到一片谷子地里,看到是农民留的春地种的谷子就想到了明朝的耕作制度。不知道明朝这个时候北方的确是一年一熟还是两年三熟,他就想找人询问。只是眼下并没有农民在,他只能问跟着的官员们了,他转过身问身边最近的刘一燝。
  “刘爱卿了解这边庄稼种植的情况么?”朱由校问道。
  “回皇上,臣是江西人,老家那边以种水稻为主的,臣对北方这边庄稼种植情况了解不是十分详细。韩大人是北方人,应该比较了解。”刘一燝确实对北方这边的庄稼种植的情况比较了解,不过他怕朱由校问的别的大臣,直接推荐的同是东林党次辅韩爌来回答。
  “那韩大人来回答吧。”既然刘一燝怎么说,朱由校就顺势让韩康回答。
  “回禀皇上,臣是山西人。出身农家,对这些农事有所了解。”韩爌知道刘一燝这是不想给浙党等人发言的机会,所以他站出来回答到。
  “那你来说说,农民们一般都是种什么庄稼的?朕看刚才那边有麦茬的田地里种的大豆,这边没有麦茬的种的谷子。种这两样影响冬天种植麦子么?农民为什么不统一种庄稼呢?”朱由校问的有点颠三倒四乱七八糟的,因为明朝这个时候没有耕作制度这个词,所以他试着去描述代替。
  “这个臣倒是知道,那边的大豆是在小麦没收割之前就种下的,一般这种地呢叫做麦茬地。而这边谷子之前没有种其他庄稼的,农民叫做春地。这块谷子地之前没有种庄稼歇一冬天,春天种上谷子到秋天收获,因为春地的庄稼种的早所以收获也早,收获谷子后正好种上小麦。小麦到第二年初夏成熟收割,在收割之前种上大豆,小麦收割后大豆正好开始开始成长。”韩爌顿了顿后继续才继续说。
  “大豆秋天成熟的会相对比较晚些,因为相比春地里庄稼麦茬地庄稼种的时间要晚。不过成熟晚不要紧,农民正好吧这块地留作春地,第三年再在春天种谷子。这样农民两年内就可以收获三次,比一般的只种小麦或者只种植谷子两年都收了一季庄稼,现在近些年来这种种植方法为农民们广泛采用。”韩爌对这些的确比较熟悉,说的也比较详细。
  
热门推荐
我在春秋当权臣 我在春秋当权臣